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坏习惯,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,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。尤其是在孩子的模仿阶段,很容易受身边人影响,特别是父母!父母自己的这些坏习惯正在引导孩子,因为宝宝们也在“看事做事”!
【第一罪】
工作繁忙压力大,回到家看到孩子又在闹,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:怎么老是哭啊哭啊!别哭了,真是个烦人精!
提 醒:自尊并且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,一定是先得到过大人的尊重。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,对孩子很粗暴,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,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。
【第二罪】
和爱人经常为一些“为什么买鸡不买鸭”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,当着孩子的面吵翻天,事后又言归于好。
提 醒:我们的敌对、争吵,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。爸爸妈妈吵架时的神态、姿势、语气语调、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。日后孩子在游戏时,就可能会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,狠狠地打娃娃,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、脏话。
【第三罪】
辛苦工作,勤俭持家,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,可是对孩子却很大方,他要的都照给不误,也不叫他节省。你想:独生子女社会,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?
提 醒: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这种“爱”,会使孩子只懂得到而不懂付出。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?
【第四罪】
每天下班回到家里,总是习惯性地问孩子:“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?”一边问,一边却自顾自地忙着做饭,整理房间,或者看报纸。
提 醒:我们的这种行为却是在告诉孩子: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,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今天的晚饭,或整理好房间、看完今天的报纸。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:“没什么”,或者“还行吧”。于是,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了敷衍别人。
【第五罪】
你家宝宝为争夺玩具而跟别的小朋友吵架,你罚孩子一星期不许玩玩具。几天后,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惩罚有些过重了,可是你想:“父母言行要前后一致”,于是说服自己,不想把自己的话收回。
提 醒:如果父母犯了错误却拒不认错,孩子也会跟着一错到底。
【第六罪】
某天你和孩子排队在超市等着付款,却有一位妇女插队,你要求她到后面排队去。但是她对你的话置之不理,于是你提高嗓门,开始与她争吵。
提 醒:我们的做法对孩子进行了错误的社交技能训练,使孩子误以为吵架、谩骂乃至打架都是解决冲突的好办法。如此一来,或许你就会经常看到孩子为争抢玩具而与小朋友吵架甚至打架。
【第七罪】
婚姻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,你心中充满了对另一方的怨恨。于是你对孩子历数另一方的不是,并且告诉子女:“爸爸/妈妈不要你了,你从此再也不要理他。
提 醒:这样做,容易让孩子学会恨,在达不到目的时就搞破坏,捣乱,进行报复。
小编寄语
在家庭教育中,粑粑麻麻一定要以身作则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