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双减”后,课堂外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

来源:天籁少儿教育 时间:2023-09-09 15:48 作者:天籁少儿教育

双减实施这么久,孩子们都有什么变化?有个当班主任十几年的老师说:

“原来水平差不多的同学,现在已经拉开了差距。这时候就能看出家庭教育的区别了。”

原因很简单:双减开始,等同于大浪淘沙。

一减不优秀的学生,二减不重视的家长。

大多数普通孩子,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,政策一变,就随波逐流了。但同样的教材下,是不同的家庭教育。

好的家庭教育,会让原本不够优秀的孩子,脱胎换骨。

新政来了后,才知道谁在混日子。潮水褪去后,才知道谁在裸泳。

1.双减不等于“快乐教育”

双减最初的目的,是让教育回归校园。

不留作业、不考试、不补课、统筹安排教师实行“弹性上下班”……

有不少家长拍手叫好:“太好了,以后再也不用给孩子报班了,能省下不少钱,孩子的学习都归学校管,更加省心了。”

但真的是这样吗?连共青团中央,都这样解读过双减:“如果认为双减之后,孩子放养、父母放飞,那就错了。

最近几年,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,鲜明指示了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的。

打比方说,未来不是不让射手射箭了,而是换了一个更远的靶子,更考验选手。”

经常听到父母抱怨:孩子做作业要大人守着,电脑一玩一整天,起床、睡觉、吃饭、上学都得催,总之,大事小事,都得大人看着,否则,别指望他能自己做好。

双减不等同快乐教育,更不同于放纵。缺乏自律的孩子,很容易懈怠。

正如贵州省理科状元李旭阳所说:“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,如果需要别人在背后推着,甚至是用鞭子赶着自己往前跑,肯定是到不了终点的。”

没有哪一份成绩不需要付出汗水,也没有哪一种成功不需要狠心坚持。

在别人出去玩乐的时候,自己专心看书;在别人偷睡懒觉的时候,自己坚持早起;在别人心神不定的时候,自己心无旁骛。没有自律成长,只会双减下玩物丧志。

但要让孩子做到这一点,家庭教育又是最必不可少的。

2.“双减”后拼的的父母的认知、规划

双减的目的,虽然是减轻学生学习压力,但并没有减少父母的监督力度。

恰恰相反,孩子空闲时间增多了,更考验父母对空闲时间的支配智慧。网上看到一个视频,小学生放学后没有作业了,爸爸就培孩子玩游戏,培养孩子的观察力、反应力、思维能力。

有远见的家长,不为“不用辅导作业”而窃喜。教育家夏洛特·梅森说:“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,从来无暇顾及孩子。当他们终于有一天,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,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,父母对于孩子来说,已经变得无足轻重。”

陪伴的本质是一种教育,没有陪伴,父母就不可能读懂孩子的内心,更不用说引领孩子健康成长。

《管教的勇气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,小时给他‘扎针’,长大给他翅膀。”

没有规矩的爱,没有底线的纵容,孩子只会变成熊孩子,到时候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校园之外没有温室,长大之后没有儿戏。

3.课堂外才是孩子真正的分水岭

电影《长津湖》剧组有个这样的插叙。胡军13岁的儿子康康是个军事迷,从小喜欢研究飞机、坦克、子弹之类。胡军拿到长津湖剧本时,让康康看了看。没想到康康提了许多建议:子弹型号应该怎样,多少号的子弹,能打透什么型号的坦克等,总之是,找出了很多军事漏洞,然后他将这些编了一个很长的短信。

胡军读了儿子的短信后,连忙找来了军事专家咨询。后经证实,确实如康康所言。于是也就改了剧本。

演员胡军曾说过:“孩子的兴趣、爱好,才能决定他以后的生活目标。”

他是这么说,也是这么做的。也因此,孩子康康的知识面远超同龄孩子。

双减后的教育,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。从前的教育,培养的是考试型人才、功利性人才。现在不同了,不再是唯分数第一。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说:“真正好的教育,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、责任担当者、问题解决者,以及优雅生活者,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,赢得未来的幸福,造福国家社会。”

不想毁掉孩子,千万别让他放任自流,更别把他完全拜托给学校、老师。父母一定要抓住这3个关键:提高认知、认真规划、严格监督。唯有这样,孩子才能真正吃到政策的“红利”。

上一篇孩子学艺术,家长很容易遇到的几大谬论
校区分布
Contact Us